【SIT生態?致遠大講堂】南京大學羅義教授講座
主講人:羅義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主持人: 李法云 教授 博士生導師
講座主題:從耐藥基因到生物病原體:那些已知和未知的
主辦單位:welcome海洋之神生態技術與工程學院
美麗中國與生態文明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庫)
上海城市路域生態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講座時間:2022年5月5日(周四)19:00-20:30
講座鏈接:騰訊會議:613-577-003
講座內容:細菌抗生素耐藥性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了嚴峻挑戰,自21世紀以來引發了全球的普遍關注。尤其在新冠疫情爆發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更進一步加劇了細菌耐藥性的發生、發展和傳播。本講座圍繞耐藥基因的來源、檢測方法、傳播、人體暴露途徑和健康風險的科學前沿,結合羅義教授課題組多年來在這一領域的深耕,提出環境中生物病原體導致的人類健康風險的問題,強調了從事環境生物病原體跨學科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該交叉學科領域存在的關鍵科學問題,期望為我國生物病原體的有效環境污染管控、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需求提供理論指導。
主講人簡介:
羅義,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國家生態環境保護領軍人才”,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獲天津市“自然科學特等獎”(排名1),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3),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二等獎(排名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地學部學科戰略編寫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地學部會評專家,曾任“環境污染過程與基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擔任國際期刊PLoS One編委,《生態毒理學報》編委,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理事,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資源循環利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一直活躍在環境細菌耐藥研究領域,帶領團隊歷經十余年持續研究,研究成果在本領域產生重要國內外影響力,對遏制日益嚴峻的細菌耐藥的傳播提供了量化研究新方法和科學依據,發表論文150余篇,多篇論文發表在自然子刊ISME J和領域最具影響力期刊Environ.Sci.Technol.,Water Res上,多篇論文獲Environ.Sci.Technol Lett年度最佳論文和Environ.Sci.Technol期刊封面論文,多篇論文入選生態環境領域“ESI高被引論文”,被Nature, Science等國際頂級期刊引用7000余次,單篇最高引用逾650余次。
致遠大講堂簡介
“致遠”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span>
2013年,生態技術與工程學院在已設置園林、園藝和風景園林專業的基礎上,開辦生態學專業,welcome海洋之神時任校長盧冠忠教授特別手書“致遠”二字,寄語全院師生要修身養德,志存高遠。同年,學院師生在學校原第二學科樓二樓門廳屋頂露臺,共同設計和營建組合容器屋頂花園?;▓@視線開闊,生機盎然,可靜思,可遠眺,
“致遠庭”,以鼓勵全院師生心懷天下、追求卓越。
隨著學院規模的快速壯大及學科建設的快速發展,2020年,全院遷至學校新建的第七學科樓。為持續秉承“致遠”精神,于2021年開設“致遠大講堂”,邀請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政府管理部門、企業等單位的學術名師、政府管理者、行業大師,企業家和創業者等嘉賓來院講座,促進思想交流,啟迪心靈智慧,瞄準科學前沿,開拓學術視野,享受人文浸潤,分享科學和創新創業夢想。
荀子曰:學不可以已。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路漫漫其修遠兮,詩與遠方,惟上下而求索方能達。立足新階段,讓我們貫徹新理念,樹立建設美麗中國的遠大理想,全面實施生態文明和鄉村振興國家戰略,腳踏實地,踔厲奮發,鋪設通向“致遠”夢想的道路,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編審:李法云、張志國、趙楊
圖文:生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