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生態?致遠大講堂】同濟大學李建華教授講座
主講人:李建華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主持人:李法云 教授 博士生導師
講座時間:2022年3月31日(周四)19:00-20:30
講座鏈接:騰訊會議:477-428-544
講座內容:
生態興則文明興。河湖治理只有探索水環境、水生態與防災協同治理之路,才能實現習總書記倡導的“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的理念,規避“過度醫療”和大組團方式的盲目投入。本講座將聚焦中國河湖治理中存在的重防洪、輕生態,重景觀、輕內涵、重工程、輕系統等問題,運用河流生態學理論,結合主講人長期從事河湖綜合評價與生態修復的實踐積累,通過回顧近百年來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河湖綜合治理的法律政策變遷歷程以及圍繞法律政策變遷驅動的技術體系的創新變革進程,分析闡述中國河湖治理存在的問題,闡述探索中國河湖治理應從追求“型”轉向構筑“魂”的若干思考,以期增強實現具有“內外兼修”特質的中國美麗河湖建設目標的自信,增強科研工作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專業支撐。
主講人簡介:
李建華教授現為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水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同濟大學東太湖水生態科學研究基地首席科學家。世界海洋水庫理事,water國際學術期刊編委。兼任中歐水平臺(CEWP)水生態修復領域技術專家,日本河流生態修復網絡(JRRN)技術顧問,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水管理創新專家聯合咨詢委員會特聘專家,德稻水域生態實踐大師。1987年留學日本,先后在日本取得湖沼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后,長期在日本國土交通省環境規劃部部門和河川生態研究機構任職,2004年被同濟大學引進回國。有30多年從事河湖水環境與水生態研究的經驗,2000年作為上海市發改委海外特聘研究員應邀回國期間將日本及歐美河流治理及生態修復經驗介紹到國內,并提出中國河流治理應遵從用空間換時間的倡議。已發表學術論文180多篇,主編學術專著2部,參編學術專著5部。曾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廣西自治區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致遠大講堂簡介
“致遠”出自諸葛亮的《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span>
2013年,生態技術與工程學院在已設置園林、園藝和風景園林專業的基礎上,開辦生態學專業,welcome海洋之神時任校長盧冠忠教授特別手書“致遠”二字,寄語全院師生要修身養德,志存高遠。同年,學院師生在學校原第二學科樓二樓門廳屋頂露臺,共同設計和營建組合容器屋頂花園?;▓@視線開闊,生機盎然,可靜思,可遠眺,
“致遠庭”,以鼓勵全院師生心懷天下、追求卓越。
隨著學院規模的快速壯大及學科建設的快速發展,2020年,全院遷至學校新建的第七學科樓。為持續秉承“致遠”精神,于2021年開設“致遠大講堂”,邀請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政府管理部門、企業等單位的學術名師、政府管理者、行業大師,企業家和創業者等嘉賓來院講座,促進思想交流,啟迪心靈智慧,瞄準科學前沿,開拓學術視野,享受人文浸潤,分享科學和創新創業夢想。
荀子曰:學不可以已。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路漫漫其修遠兮,詩與遠方,惟上下而求索方能達。立足新階段,讓我們貫徹新理念,樹立建設美麗中國的遠大理想,全面實施生態文明和鄉村振興國家戰略,腳踏實地,踔厲奮發,鋪設通向“致遠”夢想的道路,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